2021.06.16
焦虑障碍
浏览次数:6016 次

焦虑障碍分类

根据美国《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》第五版,焦虑障碍包括以下 不同诊断分类:


(一)分离焦虑障碍

分离焦虑障碍(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)是指与某人或某个 地方分离时产生的过度且不适当的焦虑水平的感觉。分离焦虑对于 婴儿或儿童来说是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,只有当这种感觉过度或不 适当时才会被定义是一种障碍或疾病。


(二)特定恐惧症

特定恐惧症 (Specifific Phobia) 是对特定的物体、空间或情境表现 出超出正常且不适当的恐惧(如恐血和恐高)。


(三)惊恐障碍

惊恐障碍 (Panic Disorder) 指个体频繁出现情境不相关的惊恐发 作,并且担忧未来惊恐发作再次袭来。患者在首次惊恐发作之后可 能会习得条件反射,导致对自己的心跳呼吸等非常敏感,担忧未来 惊恐发作的再次来袭。


(四)广泛性焦虑障碍

广泛性焦虑障碍 (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) 是对生活中各种 各样的事情出现持续性的担忧、恐惧和害怕,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事 情;这类个体通常超过50%以上的时间都处在这种慢性担忧状态, 严重影响个体的社会功能,难以正常学习和工作。


(五)社交恐惧

社交恐惧(Social Anxiety Disorder)是对某些社交场合和情境出现 持续、不成比例的恐惧、担忧和伴随的回避行为。


(六)物质/药物所致的焦虑障碍

物质/药物所致的焦虑障碍(Substance/Medication-Induced  Anxiety Disorder) ,此症是由物质使用所致,发作时有惊恐障碍或 焦虑障碍的主要症状,一般发生于物质中毒、戒断期间或不久之后, 或是发生在接触药物后。


(七)与焦虑相关的心理障碍

·与强迫相关的障碍:强迫症、躯体变形障碍和强迫性囤积症 

·与创伤相关的障碍:创伤后应激障碍 

·躯体形式障碍:疾病健康焦虑障碍、躯体症状障碍和转换障碍 

·与睡眠相关障碍:矛盾失眠


焦虑障碍典型症状表现

(一)躯体感受

胸闷、心慌、心悸、颤抖、呼吸困难、头昏、头晕眼花、疲劳、虚弱、 热、出汗、肌肉紧张、恶心、便秘、腹泻、冷颤、窒息感、吞咽困难、 口干舌燥。


(二)认知情绪表现

恐惧、难以集中注意力、高度警觉、非现实感、难以理性分析、灾 难化思维。


(三)回避表现

行为回避(地点或物体,如社交焦虑)、躯体回避(与焦虑相关的 躯体和心理感受,如躯体形式和惊恐障碍)、认知回避(回避可能 导致焦虑的思维、想法、画面和记忆,如PTSD)以及实施安全行为 (物质依赖、游戏和娱乐)。


焦虑障碍病因

诱发焦虑障碍的病因多种多样,在这里,我们主要从生理学、心理认 知、行为学这三个角度分别讨论造成焦虑障碍的病因。


一、生理学病因

(一)焦虑时的生理反应

(1)战斗或逃跑反应(冻结反应) (2)杏仁核被激活 (3)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 (4)肾上腺素飙升帮助我们做好应对威胁的准备


(二)病因

(1)杏仁核异常:根据脑成像研究显示,杏仁核与恐惧和厌恶 情绪有关。所以,杏仁核一旦被激活,个体就容易体验到恐 惧、担忧和厌恶等负面情绪。 

(2)交感神经系统:在压力情境下,大脑会释放信号从而激活 交感神经系统;比如,“目前情况严重,需要开启“战斗或逃跑” 的反应机制来应对”。当交感神经被激活时,就会出现以下生 理反应:瞳孔扩张、心跳加速、气道舒张、抑制肠胃蠕动,血管 收缩以及血压升高。 当焦虑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被过度和持续激活会导致典型的 焦虑障碍躯体症状,导致躯体不适。当个体感知到威胁或压 力时会瞬间激活交感神经系统,但重新恢复至基线水平则需 要较长时间,所以“焦虑情绪来得快,走的慢”。

(3)神经内分泌系统HPA轴:当下丘脑接收到“外界环境很危 险”的信息后会分泌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给脑垂体, 然后垂体又会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给肾上腺,之后肾上腺 会分泌出皮质醇。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到达杏 仁核侧面区域,经过处理与其他信息一并汇总到大脑皮层,中 枢系统可以将诸如恐惧等冲动投射到大脑的不同区域。 在下丘脑,恐惧的神经冲动既可以激活交感神经系统,又可 以调节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轴。机体受到紧张刺激后,皮质 醇合成增加,这种激素水平的升高可以造成一种准备状态,身 体的一些“警戒”反应,皮质醇分泌水平越高,个体越容易出现 焦虑不安、坐立不安和抑郁情绪。


二、心理认知病因

(一)遗传学病因

家庭中若有人患有焦虑障碍,那么其所在家族成员比其他人 更有可能会患上焦虑障碍。同卵双胞胎调查研究显示,恐惧 症,广泛性焦虑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遗传在20%-40% 受遗传影响,惊恐障碍约为50% 。


(二)成长经历

掌控感是影响到焦虑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,掌控感水平越 高,则会意识到自己能够掌控事件的走向和结果,所以往往不 容易出现高水平的焦虑情绪。然而影响掌控感的因素有:童年 时期的不良成长经历、体罚、创伤、虐待、惩罚与限制性抚养 方式和父母过度的心理控制。


(三)认知评估

当个体过高评估事件的威胁性、过度低估自己应对威胁的能 力时,越容易体验到焦虑情绪。焦虑障碍个体倾向于夸大事 件的威胁性,又低估自己应对威胁的能力和可调动的资源,导 致焦虑情绪持续升级。


(四)人格特征

神经质和行为抑制与焦虑紧密相关。

(1)行为抑制描述的是个体(婴儿)在陌生环境下的行为反应 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。个体在婴儿时期行为抑制水平越高,在 青春期发展出社交焦虑障碍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群的3-4倍及 以上。 

(2)神经质是大五人格(开放性、尽责性、外向性、宜人性、神 经质)的组成部分。不同个体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会出现不 同反应,神经质水平越高的个体在面对负性事件时越容易体 验到负面情绪困扰。


(五)认知因素

(1)个体总是选择性关注事件的消极面,难以客观评估事件的 倾向与个体体验到负面情绪密切相关。

(2)对未来抱有持续的消极信念。 

(3)安全行为(暂时性用来缓解焦虑的行为,短期有效,长期 有害)会导致焦虑障碍的延续。

(4)对不确定感的容忍度。




就诊预约 医生查询 在线咨询 TOP
就诊预约
联系人姓名
性别
年龄
联系电话
预约时间